安阳学院博物馆-j9国际官网

文博知识

  •  文博知识
 

 

1981年版初中历史课本第三册彩页插图上选登了清乾隆御用两把腰刀的照片。这两把腰刀分别为清乾隆“天字三十号”“宝腾”和“地字三十号”“振远”腰刀,现藏于烟台市博物馆。

两刀的形制如出一模,均为钢质佩挂式,因称腰刀。刀由柄、护手和刀头三部分组成,附有刀鞘,通长96厘米。柄作如意状,选用新疆和田白玉琢磨而成,其上镶红绿垫色玻璃花枝,尾端系黄色结丝圆带,上串一镶有松绿石的鎏金饰物,五彩斑斓、晶莹美丽。护手饰游龙纹,镂空、镀金极富变化。与之紧密相连的刀头为直背弧刃,尖端微向上翘,最大宽度5.2厘米,长达87厘米。刀身银光闪闪、做工考究。在一刀的正面竖嵌“宝腾”,横嵌“天字三十号”字样,又在背面横嵌“乾隆年制”款。以同样的格式和工艺手法,在另一刀头上记上“振远”、“地字三十号”、“乾隆年制”等字样,皆为银嵌隶书,行行字迹清晰而有力。在两刀的近护手处,运用流畅均匀的金、银线条,嵌出富有动感的禽兽及云雷图像,与刀头上的端庄书体相辉映,显得闪亮的字迹分外有神。这两把腰刀材料珍贵、做工考究、钢刃锋利、纹饰优美、含义深邃,不仅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可以说它是“康乾盛世”宫廷御造的代表作之一,为国家二级文物。

清王朝是以“马上取天下”的王朝。乾隆帝为教育自己的子孙居安思危和“宣威制胜之盛,昭垂法守,远靖迩安,永永无极”,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特命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制造腰刀九十把作为永藏,告诫后人不忘祖制,崇尚武备。

根据清宫内务府档案记载,清乾隆御制的金桃皮鞘腰刀九十把,分别以“天、地、人”三字编号,每字编号三十把。其全部由内务府造办处承旨造办。乾隆帝对于制作腰刀一事颇费心血,事无巨细。一切事宜他都要亲自过问、安排。从最初的画样、木样,到刀的数量、名称、年款、纹饰,以及刀的什件、用料、用金量、刀鞘用料等,无不按照“谕旨”行事。每完成一道工序,都要由司库,首领太监交总管太监呈请乾隆帝御览,乾隆帝详细审看后,每每降旨,提出修改意见。乾隆御制金桃皮鞘九十把腰刀,从乾隆十三年(1748年)开始制作,到乾隆六十(1795年)最终完成,前后共分四批。乾隆御制腰刀历时四十七年,才完成其九十把的全套制作。腰刀虽为收藏和赏玩而定制,但乾隆帝在大阅庆典、木兰秋狝、巡幸省方、命将出征及接见外国使臣时,常陈放在身边,以示天子威武,寓意“宣威制盛”和“远靖迩安”。

根据《宫廷什件》中的详细记录,“天字三十号”“宝腾”和“地字三十号”“振远”腰刀为第四批承做的。“天字三十号”、“地字三十号”两刀,是经过了精心设计,在征得皇帝的满意及批准后,才动手依样制作,历时四年做成功。

这九十把腰刀中,“天字三十号”和“地字三十号”两把腰刀被烟台市博物馆收藏,其他除少量的外拨和流失海外,绝大部分仍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辽宁省博物馆。烟台市博物馆所藏“宝腾”、“振远”两刀,经送北京故宫博物院鉴定,证实为《宫廷什件》中所记载的上述文物,当为国家文物宝库中的珍品。

如此珍贵的文物,是怎样流传到烟台市博物馆的呢?这其间有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经历。据调查“宝腾”、“振远”两把腰刀,是在战乱的年代里,被沙俄侵略者抢走的。事情也巧,烟台有一叫纪丰泰的人,一日正好在街上遇到一沙俄军官,手持两把腰刀,酒气逼人,步履踉跄,扬言要卖刀换酒喝。纪丰泰基于爱国之深情,不忍心让祖国珍宝继续散失在外,遂以高价将两把腰刀买下,随后世代相传。后经其孙纪树柏卖给当时河北同乡会长、文物古籍爱好者收藏家彭子符。晚年的彭先生为确保国家文物的安全,又于1978年将两刀捐献给烟台市博物馆收藏。从此,散失了近80十年的珍宝,重得安身之所。

 

 

网站地图